欢迎来到电子与物联网学院  现在时间是:
团学建设

电子与物联网学院心理情景剧大赛圆满落幕

发布时间:2025-11-19 13:40 访问次数:

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,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,提升情绪管理与人际交往能力,近日,电子与物联网学院成功举办心理情景剧大赛。

大赛自启动以来,得到了全院学生的积极响应,共收到17部原创心理情景剧作品。参赛作品围绕青春成长、情绪管理、人际交往、压力应对等大学生常见心理议题,以生动的剧情和真挚的情感,将青春期的困惑迷茫、成长中的感动与蜕变娓娓道来。

学院学生会心理部本着公平、公正、公开的原则,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了严格评审,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、二等奖2名、三等奖3名及优秀奖若干。

现将相关作品展示如下:现将相关作品展示如下:

一等奖

作品名称:《回声》

参演人员:董亚迪、郭昭霖、陈丽君、赵彻、刘梦雨、刘佳莹、贾佳、唐平非、屈飞扬、韩艺辉

作品阐述:战胜社交媒体焦虑的重要力量,并非个人的顿悟,而是朋辈之间真诚地相互看见、理解与支持。当我们共同创造允许“不完美”存在的环境时,“做真实的自己”才成为可能。我们相互看见彼此的脆弱,然后用自己的理解,为对方撑起一片天。这种来自同龄人的力量,比任何滤镜都更能让我们变得强大和真实。

二等奖

作品名称:《独而不独》

参演人员:周雨婷、理倩倩、于子茗、万妍妍、黄怡、貟心如、王凯祥

作品阐述:作品聚焦大学女生林晓的心理成长,展现其从因孤独盲目融入集体的迷茫,到通过独处发展书法爱好、收获独立与优秀,并最终遇到志同道合之人的转变。传递出“独而不独”的生活态度——既能享受独处的自我丰盈,也能拥抱群体的温暖热闹,探讨了大学中独处与社交的平衡及个人成长的意义。

作品名称:《接纳内耗》

参演人员:陈宇晓、李万茹、卢冰艳、吴思怡、王硕静、于京京

作品阐述:作品演绎了四种当代大学生的内耗情境。当我们看清内耗是自身思绪的自然缠绕,而非洪水猛兽,接纳它,反而能让我们更平和地与自己相处。正如罗曼·罗兰在《米开朗基罗传》中所言:“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,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。”内耗也是人的一部分,因此学会接纳或许比一味拒绝更为重要。

三等奖

作品名称:《屏幕之外》

参演人员:王柯、董亚迪、竟雪迪、张子怡、周玉洁、郭景源、张皓天、王鹏瑞

作品阐述:作品聚焦大学生网络成瘾困境,以林浩的沉沦与觉醒为主线,串联起室友、同学与心理志愿者的温暖帮扶。通过宿舍失控、过往回忆、花园救赎等场景,揭露成瘾背后的现实逃避心理,传递“时间管理需主动掌控,热爱应回归生活本真”的内核,呼吁青年挣脱屏幕束缚,重拾对生活的掌控力。

作品名称:《宿舍修罗场》

参演人员:曹钊洋、任帅斌、张雪斌、郭子凡、韩朋钊、苑雷鑫

作品阐述:宿舍作为大学生活的“第一社会单元”,是青春成长中极具代表性的场景。来自天南海北的青年因求学相聚于此,不同成长环境造就的生活习惯与价值观念在此碰撞交融,既有朝夕相伴的温暖,也难免琐碎的摩擦。《宿舍修罗场》的创作,正源于对这一真实校园生态的观察与思考——当00后大学生既渴望“边界感”又离不开“集体感”,当生活细节的分歧与隐形的成长压力交织,宿舍便成了他们学习共处的“修罗场”。

作品名称:《心光引路,青春起航》

参演人员:李佳旭、刘梦雨、代晨萱、李紫艳、张子杰、王锦浩、陈文雅、王一涵、刘佳佳、尹淑君、郭昭霖

作品阐述:操场一隅的借笔小事,牵出一群年轻人的青春困境:备考的焦虑、逃避的迷茫、追梦的执念、躺平的彷徨……当彼此卸下伪装,袒露心声,微光便汇聚成照亮前路的光芒。这场关于勇气、陪伴与成长的相遇告诉我们:青春从不是孤军奋战,心光引路,彼此支撑,便无畏风雨,向阳而生。

此外,还有多部作品荣获优秀奖,展现了同学们在心理剧创作中的多样思考与精彩表现。

以下为优秀奖名单,作品略。

心理情景剧作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品牌活动,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我、释放情绪、探索内心的重要平台。通过角色扮演与情景演绎,同学们既能在创作中实现自我成长,也能在观演中获得心灵启发。未来,学院将继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式、新方法,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保驾护航。(撰稿:刘云杰,审稿:谭营军)